首页 >文化 > > 正文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傅志斌:岩土工程“形散而神不散”

2023-06-12 22:40:13 来源:科技日报


(资料图)

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他突破了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富含水条件下桩锚支护的系列难题,保护了重要建筑物的安全;他用科技手段给千年云冈石窟文物做全面“体检”,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地平线下的科技卫士,他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解决了行业内的多项技术难题。

做一行,爱一行,二十余载潜心研究岩土工程,他就是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傅志斌。近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傅志斌荣获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是非常艰辛的工作,但傅志斌从这种辛苦里体会到了甘甜。“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工作内容丰富,总能碰到新问题,遇到新考验,极具挑战性。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一点点建起来,会很有专业成就感。”傅志斌说。

在主持大同云冈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防风化防水保护勘察设计工作时,傅志斌及其团队针对微量水对宝贵石雕风化的不利影响问题,探索尝试将地质雷达、井间CT、钻孔成像、示踪等多种手段应用于石窟工程勘察,给文物做了全面“体检”,然后依据地质科学理论、现场勘察、原位试验、实测资料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行石雕风化水害诊断和治理方案研究,确立并成功实施了云冈石窟防风化防水保护勘察设计工作。

“那时候,我们团队顶着塞外寒风酷暑,在云冈石窟窟顶荒芜的山头上、在窟内狭小的空间内,既要确保文物的安全,又要获取所需的参数。”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标准的勘察要求下,傅志斌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所有探测和实验,最终圆满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国家文物局验收专家组高度认可并顺利通过验收。

为了让文物更长久地保留下去,傅志斌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形成将GCL(膨润土防水毯)应用于大型岩土文物的防水保护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防渗、冻融、摩擦试验对比研究,首次将GCL防渗设计应用于大型文物保护工作,之后在全国多项大型文物保护工作中得到实施,这拓宽了岩土工程技术在文物保护工程上的应用。

翻看傅志斌的工作履历,发现囊括了居民住宅、历史文物、绿色城市等多方面,他的研究跨度看似极大,但傅志斌认为,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的魅力在于“形散而神(绳)不散”,“形”指的是项目外在的差异,“神”或者“绳”指的是解决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

“从表面上看,我们好像做了很多行业不同领域的工作,既有深基坑、地基处理、地下水抗浮治理,也有隧道、边坡支护,还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岩土质文物保护工程,但在本质上,这些工程项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却是相通的。凡是与岩石、土体、地下水有关的内容都是本专业的研究和工作对象。基本知识和处置能力是‘神’也是‘绳’,不同类项目的‘形’通过这根‘绳’联系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工作范围。”傅志斌比喻道。

潜心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长期奋战在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傅志斌这样勉励自己和团队:“岩土工程是一门既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又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持续在理论上学习积累,更需要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岩土工程人要注重求真务实、进取创新,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探本溯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回报社会。”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