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建自然保护地、人工建巢引鸟安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地这样做 天天即时看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今天(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最新鸟类调查:北京鸟类目前已达515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是重建生物多样性的典范,根据最新的鸟类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鸟类目前已达515种。
北京,地处燕山和太行山的交汇处,境内广袤的森林、水草丰美的湿地,成为各地鸟类纷纷奔赴的栖居天堂,北京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 沙海江:我们目前的鸟类达到了515种,在G20国家首都排名里,达到了第二名的水平。
北京市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为44.8%
如此之多的鸟类,离不开北京的城市底色和生态基础——森林。目前,北京市区域内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去年公布的44.6%,上升为现在的44.8%。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 沙海江:目前北京市的森林面积达到了1280万亩,其中80%以上的都是人工造林,给90%以上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环境。
应运自然又创造自然。在人为保护与修复下,北京仅占据全国总面积0.17%的土地,孕育了占据全国六分之一的植物种类、十分之一的脊椎动物种类和超过三分之一的鸟类,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图景。
为了加强物种保护,北京将超过五分之一的区域划建为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专享空间。
保护区“筑墙引鸟” 栗喉蜂虎组团回家
生态好不好,看看鸟儿就知道。候鸟迁徙也检验着沿途生态环境的质量。栗喉蜂虎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眼下,栗喉蜂虎又从东南亚国家北迁到我国厦门度夏。为了保护它们不受干扰,当地专门建设了保护区,并提供良好的筑巢环境,只等鸟儿们将新巢筑起,繁育生命。
栗喉蜂虎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每年4月左右便从东南亚国家北迁到我国境内度夏。伴随着清脆的鸟鸣,栗喉蜂虎的“先头部队”又回到了它们在厦门的家——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
眼前这些看上去很像是泥巴墙的建筑,其实是人工建造的候鸟巢穴。根据栗喉蜂虎的生活习惯,保护区工作人员专门在它们回来之前就对悬壁进行修整,让这些美丽的小鸟更方便安家。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护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 段道清:栗喉蜂虎它有一个习惯就是不住旧的巢,它必须自己来年再筑新巢住进去。我们用清水把巢穴里面给它冲洗干净,然后再用原生的土填上,重新给它清洗一下,保持崖面的光滑、整洁。
去年约有200多只栗喉蜂虎在厦门出生
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已经近12年,据统计,去年自然保护区里共有巢穴200个左右。其中,有繁殖迹象的巢穴93个,约有200多只小栗喉蜂虎在这里出生。
这些精灵们有着泛着金属光泽的蓝绿色羽毛,尾巴上还有一根“小天线”,眼部则有一条黑色的过眼纹,喉部是栗色的,因而得名栗喉蜂虎。镜头里这些美丽的身影,都趴在接近垂直的土墙上,不停地用嘴啄着土面,其实这就是栗喉蜂虎的筑巢行为。它们的巢要在土墙上打出最少60厘米深的洞,然后在其中繁殖。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护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 段道清:目前情况有大概60只在这里筑巢,已经进入求偶阶段,高峰数量应该到6月20日左右。7月中旬到8月份,幼鸟会开始出巢。
工作人员提醒,6月中旬之后,保护区的栗喉蜂虎就进入繁殖季,届时大家要尽量远离保护区,避免打扰它们。
标签: